星期一, 10月 26, 2009

《優美的安娜貝爾.李 寒徹戰慄早逝去》

每當月泛光華,我便夢見優美的安娜貝爾.李
每當星辰生輝,我便看見優美的安娜貝爾.李明眸閃爍


大江健三郎訪台 紀念出版──

優美的安娜貝爾.李 寒徹戰慄早逝去/水死【女性二部作】首部曲,
日本社會的良心 大江健三郎繼「奇怪的三人配」三部曲後,最新長篇小說。
沉睡三十年的祕密赤裸裸公諸於世,女明星櫻波濤萬丈的一生。
即使拚搏到最後一刻,她也要拿回自己的人生。


歷經種種,女明星櫻從瘋狂的絕境中活了過來。
多年前那個因故中止的女英雄抗暴電影拍攝計畫,
在電影製作人木守、作家大江以及女演員櫻的聚首後,終於在四國的森林裡開演。
脫去少女白衣,換上尋常衣衫,詩人所喟嘆的那個純潔少女安娜貝爾
轉世成為農民抗暴運動領袖之母銘助媽媽;
也部A曾經留下的傷口,即使到死再也無能密合,
但在歌謠的撫慰下,受傷的、勇於承受的人呀,終將不會哭泣──

日本社會的良心大江健三郎創作生涯『最後的工作』,療癒與希望之書。














「奇怪的二人配」三部曲,是我到達漫長的作家生活的後期,全面融會自己業已形成的長篇小說寫作技巧(及其主題)而完成的作品。寫完這三部曲後,在 獲得充分自由的感覺的同時,我也覺察到自己只剩下僅能寫很少幾部小說的時間了,卻又產生一個想法,那就是在直至今日的技巧和主題這一連貫性動態中(更是循 著目前體驗到的那種自由的感覺),嘗試著寫一部新的小說。然後,就寫出了這部稍短一些的長篇小說,意識到一種令人意外的特質正從中顯現出來。最重要的是, 我在這部小說的中心設置了一位女性。

在被視為完結其小說創作的七十歲年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繼「奇怪的二人配」三部曲:《換取的孩子》、《憂容童子》、《別了,我的書!》又一嶄新之作。

書名脫胎自美國詩人艾倫坡著名詩作〈安娜貝爾.李〉,講述二戰後為美國人所收養的日本國際級女演員櫻闖蕩國際影壇多年後,回國參與記念德國 作家亨利希.封.克萊斯特跨國性電影拍攝計畫。主催此計畫的電影製片人木守,找來從大學時代就認識的社會運動伙伴小說家大江擔綱電影的劇本家,他嘗試將原 作的抗暴情節與日本農民的反壓迫的起義事件連結,而以女演員櫻為中心的拍攝,女英雄的形象也取代原著以男性為故事主角的設定;小說家大江的母親,在戰後不 惜冒黑市交易風險、也要維持地方劇團演出的「說故事者」使命,則分在演員櫻、小說家大江以及承襲母親故事採集者、長期在四國推行女權運動的小說家的妹妹身 上顯現;但這個拍攝計畫卻因一個涉及櫻的殘忍祕密而宣告終止。

多年後,小說家大江牽著其孩子「光」之手,一老一少在自家周邊散步時,好友木守突然一如鬼魅使者般現身,這個沉睡多年的計畫,終將再度開 催……。作為一國際女性的櫻,其無所被記憶的往昔在多年前被殘忍地揭露後,「被公開於世人面前」的這個位置,女演員櫻、小說家大江,兩人有著奇異也歧異又 同義的相似性,從而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艾倫坡喟嘆年輕女子早夭的動人詩句、克萊斯特《馬販子蜜雪兒•戈哈斯》馬販子起義抗暴的故事、納博可夫《蘿麗塔》的愛慾原型,以及四國森 林裡由著女性一代代傳吟下去的民間抗暴歷史,層層疊出《優美的安娜貝爾.李 寒徹顫慄早逝去》這部大江健三郎所說的「意外之作」;以女性為小說主角,「作 家大江」的母親、妹妹等女性堅毅形象,大量地直截的被截取縫合成其小說、或說構為「作家大江」不可或缺的養分,最終幾成為本書主調,也將作家所進行中、 「也閉O我最後一部小說」的新作《水死》,起了相互關聯、又一一個「大江健三郎的小說世界」開頭。「母親是我的啟蒙」,在其文章裡如此提及的大江,以女性 角色再起小說創作新頁,或可被視為其一生創作首尾相連、是致敬也是最誠實之創作之路,完滿的終曲。

星期六, 10月 24, 2009

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博客來導讀》

在這個世界上,你幾乎無法確定任何一件事,
但是我們知道其實我們什麼也無法確定嗎?不,我們訂定計畫,計畫著下一秒要怎麼過、明天要去哪玩……。然而,生命中唯一可以確定的,只是未知期限降臨的死亡,和恆久的孤獨狀態。

本書的故事主角「我」,在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接獲了父親的死訊。他想著他必須寫一些關於父親的事。而在他一再的挖掘之下,他發現他並不知道他到 底可以寫些什麼,又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東西在那裡等待著他去挖掘,讓他去寫。是不是死亡之後,就真的什麼也沒有了?所有的書寫,居然成為了另外一個更真實的 存在?

他寫得出來嗎?所想寫的東西,以及所寫出來的東西,到底又意味著什麼?父親?死亡?回憶?還是他自己?

藉由這個半自傳性質的故事,保羅.奧斯特以深刻卻不見刻意的方式敘述關於死亡的孤獨、生者的孤獨、回憶的孤獨、寫作的孤獨,以及一切孤獨和其 所創造的。孤獨沒有出口,重要的是你怎麼去選擇與面對。保羅.奧斯特讓我們看見孤獨的樣子,也隱然指出一條與孤獨失落共處的道路。


內容試閱



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又名: 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
译者: 吳美真
作者: Paul Auster
ISBN: 9789862164150
页数: 300
定价: NT$280
出版社: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装帧: 平裝
出版年: 2009年10月08日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又名: 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
作者: Paul Auster
译者: 吴美真
副标题: 保罗-奥斯特回忆录
ISBN: 9789576216336
页数: 299
定价: 250元
出版社: 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 1999年12月30日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译者: btr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ISBN: 9787533927158
页数: 201
定价: 20.00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9-1






何倩彤

何倩彤
2007年6月14日读过

tags:美國 paul.auster

星期五, 10月 02, 2009

(轉貼)台北將舉辦論壇談如何洽談電子版權

2009/10/02

《出 版之門》據《聯合新聞網》2009-10-01消息報道:台灣聯合線上udn數位閱讀網與台灣圖書發行協進會將在10月9日下午2時,在台北"國家圖書 館"簡報室,舉行"2009數位出版曙光年"系列論壇第三場──"出版業如何與作家簽訂電子版權",邀集律師、出版業者、作家、版權交易業者、數位出版業 者共聚一堂交流。

據報道,數位出版蓄勢待發,電子書市場備受矚目。然而出版業者該如何與作家簽定電子版權,始終是令出版業者苦惱的問題。版稅如何拆分才合理?如何吸引作者 同意授權?外文書的電子版權如何洽談?授權電子書,數位著作權的法令有何須特別留意之處?本次論壇由北辰著作權事務所律師幸秋妙、網路趨勢作家 Mr.6、遠流出版版權部經理林建興、大蘋果副總經理王譓茹,就法律、出版社、作家、版權經營等各面向分享洽談與簽訂電子版權的經驗與看法,由聯合線上副 總經理李彥甫主持。台灣圖書發行協進會與聯合線上每年持續舉辦多場數位出版論壇,今年將活動主軸定名為"2009數位出版曙光年",認為業界漸有共識,當 局大力推動數位出版,產業已見曙光。第三場談"電子版權",電子版權是數位出版發展的關鍵基礎,更是作者、內容業者在數位世界中的重要資產,出版人了解數 位著作權、出版品電子版權,對於更廣泛的商業暨數位應用將能掌握先機。

星期四, 10月 01, 2009

阿來《空山》

阿來憑《空山》成2008年度傑出作家
2009/04/14
【文字大小:
《出 版之門》據上海《解放日報》2009-04-13消息報道:"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頒獎典禮11日下午在廣州中山大學中文堂舉行。作家阿來憑藉6卷本 小說《空山》獲得分量最重的"2008年度傑出作家"獎。藏棣、李西閩、耿占春、塞壬分獲2008年度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以及最具潛力新人的獎項; 年度小說家則空缺。主辦方透露,作家畢飛宇出於個人原因放棄該獎項。

據報道,在"2008年度傑出作家"評選過程中,評委們一度意屬閻連科的《風雅頌》,但考慮《空山》的6卷都已完成,是"更好的獲獎時機",結果阿來勝 出。評委們認為:"阿來以優雅、寫實的文學修辭,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語言的故鄉,也為這個時代保存了一份沉重的悲傷。"自1994年寫完《塵埃落定》後,過 了10年,阿來才開始寫第二部長篇小說《空山》。《空山》由6部中篇小說組成,有人稱其為6個花瓣式的結構。它的靈感來自阿來偶然在工藝品商店裡看到的一 種青花瓷:它是碎的,但工藝師鑲了一個鏡框,把碎片貼在一個屏幕上,它還是能產生另外一種破碎的美感。有人稱《空山》是近年來長篇史詩性寫作的代表。阿來 並不想用"史詩"這個詞,他表示,《空山》是他寫作階段中一部重要的作品,傾注心力更多,調動積累更多,自己可能在將來相當長的時間裡,不會去觸碰同類題 材。"因為我覺得自己在短時間內處理同樣的題材時不可能比《空山》寫得更好。在最近十來年,中國鄉村或許會有一點點變化,但也不會有過於巨大的變化。如果 我哪一天重新寫鄉村,一定是因為鄉村確實出現了相對於今天的更大變化。"

3位著名德國作家

2009年度德國國家獎將頒給3位作家
2009/04/14
【文字大小:

《出 版之門》據上海《文匯讀書周報》2009-04-10消息報道:德國國家基金會最近在漢堡宣佈,來自東部德國的3位作家榮獲2009年度"德國國家獎", 他們是83歲高齡的埃里希•略斯特(Erich Loest)、68歲的女作家莫妮卡•馬榮(Monika Maron)和40歲的烏韋•特爾肯普(Uwe Tellkamp)。頒獎典禮定於6月16日在魏瑪的國家劇院舉行。屆時,3位獲獎者還可領取一共6萬歐元的獎金。

據報道,從年齡上不難看出,今年的3位獲獎者代表了3代德國作家。

埃里希•略斯特1926年出生,目前生活在萊比錫,是德國戰後著名作家。其長、短篇小 說,如《聖尼古拉斯教堂》、《貫穿土地的裂縫》和《獅城》等,都涉及兩德統一的簡短歷史。

莫妮卡•馬榮1941年出生,目前定居柏林。她在長篇小說《飛灰》、《靜謐的第6行》、《女變節者》和《鮑威爾的信》中描寫了前民主德國整個體制的矛盾性。

烏韋•特爾肯普1968年出生在德雷斯頓,目前定居弗萊堡, 是一名醫生兼作家。2008年,他憑藉長篇小說《塔》榮膺"德國圖書獎"大獎。在這部帶有很強的自傳色彩的小說裡,特爾肯普對上世紀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