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04, 2007

《羅馬故事》--「打工仔」的眾生相


看著看著,不禁問:有沒有人會為香港不同崗位上的打工仔﹑一窮二白的低下階層,寫一本如此貼心的書,將他們的想法﹑習慣﹑生活習慣﹑嘮叨一一呈現?

以下是書中最觸動我的幾個故事:


想掙脫困苦卻無力,潛意識預定的命運 《再見》

對生活的不滿,只能發洩到畜生 《五月雨》

每個職業背後的悲喜,怎樣盛載與塑造人生,以及委曲求全下的痛苦 《丑角》



書名: 羅馬故事(RACCONTI ROMANI)
作者:艾伯托.莫拉維亞(ALBERTO MORAVIA)
譯者:張正穎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6 年 05 月 08 日


書評:
羅馬其實,還是個複雜深沉的城市吧。
……《羅馬故事》這本短篇小說集正好對比著訴說現代平民百姓道德壓力下的小奸小惡。
……翻開讀就是了,自然會被一絲細微的負面人性牽引著,而且竟然也隨著不自覺點頭,深深同意。唉呀,這不就是平民的思考嗎?誰敢保證自己沒有無關仇恨的忌妒?誰能說自己永遠不以貌取人?哪個知識份子絕對不會完全看不起不識幾個字的鄉下姑娘?你能公正地衡量所有是非,從無雙重標準?存在於自身心中的黑暗也許未顯現出來,透過《羅馬故事》平實的筆調卻表達於無形。
在對偉大古羅馬城的認知之中閱讀《羅馬故事》,實在感到矛盾;但仔細想想,羅馬哪有幾個凱撒屋大維,何況二十一世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成功的心機,就留給做大事的人吧!偶而一點點違背道德的心裡話,歡迎到《羅馬故事》來複習。
……固然好的長篇風味獨絕,我還是比較喜歡短篇小說,尤其是出色的短篇小說集。一本出色令人喝采的短篇集可不是一堆七拼八湊的故事印在紙上集結成書就算了事,嚴格來說自有作家的獨到營運而後才能躍然紙上,雖然篇篇獨立看來好似一個個的破碎片段,但整體自有佈局,經營出一種長篇難以呈現的細節和整體感,像是作家刻意立於高處藉由望遠鏡引領我們看一片群居聚落,鏡頭忽遠忽近,角色既不同形貌卻神似。每個精巧設計的故事,迂迴婉轉,循循善誘,如同一齣齣精采的短劇,透過反諷和自嘲表達出小人物千迴百轉的生活形態與悲歡喜苦。
以上就是我看完艾伯托-莫拉維亞(Alberto Moravia)的短篇小說集---羅馬故事的直觀感受。……

參考資料:

內容簡介

《羅馬故事》是二十世紀義大利最重要的『新寫實主義』小說大師──莫拉維亞創作高峰期的短篇代表作。六十一則短篇小說,道盡了大千世界中,人生的甜酸與苦樂。
一個剛剛重獲自由的男人,卻在出獄時不小心說了『再見』,彷彿預告了自己的噩運;一個被愛情沖昏了頭的小吃店工人,和女友共謀殺害她父親的完美計畫,卻在最後一刻因為一匹馬而出現意外的轉折;一個不識字的鄉下女孩,到視書如命的教授家裡幫傭,從此教授家裡的書竟逐漸不翼而飛……
工人、理髮師、計程車司機、女傭……這些大城市中的小人物,因生活所迫,千方百計甚至不擇手段地為生存尋找出路。莫拉維亞透過自然平實的文采,在獨特的莫氏幽默中摻雜了不露痕跡的同情,為社會眾生相下了最動人的註腳,更讓我們看到了最深沉的人性!

作者簡介

二十世紀義大利最重要的新寫實主義小說大師。二十二歲即出版了處女作《冷漠的人們》,初試啼聲便廣獲好評。他的作品充滿了自省意識,批判自己所屬的資產階級冷漠、墮落的習氣,而由於批判的對象正是當時執政的法西斯政權的主要支持者,也因此招來政治的打壓。
二次大戰結束後,義大利新寫實主義興起,莫拉維亞也以長篇小說《羅馬女人》正式晉身為新寫實主義作家。其後陸續以《短篇小說集》獲得史特雷加文學獎、以《羅馬故事》獲得馬佐托獎。在《羅馬故事》中,他還特別加入羅馬方言的元素,成功地打動人心,並曾被拍成電影,可以說是他新寫實主義風格的代表作。
莫拉維亞的其他多部作品亦曾被改編拍成電影,例如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大師狄西嘉曾將《兩個女人》和《裘恰拉姑娘》分別拍成電影,其中後者由影后蘇菲亞羅蘭主演,並成為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代表作之一;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高達則將《正午幽靈》拍成電影『輕蔑』;而義大利當代電影巨匠貝托魯奇將《合模人》拍成電影『同流者』。
莫拉維亞的作品洞察人性,以平實的筆觸描繪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抒發小人物的心聲,在在觸及人們的心靈深處。而他不隨波逐流的個性,更使他成為一位不斷挑戰自己、也挑戰讀者的作家。在他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共發表了十七部長篇小說、十二部短篇小說集、十部劇作、十部評論集和遊記。作品至今已被翻譯成三十七種語文版本。


網上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