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05, 2008

(轉載)馬來西亞基督教華人出版之新形勢

馬來西亞基督教華人出版之新形勢

西馬出版情況

以下所談,指出版後在市場上銷售,而非贈送的讀物。

1.最早的本土出版社──文橋

倘若資料沒有錯誤,文橋出版社應是本土的第一家基督教出版社,以出書爲主要業務,後再發展輔導事工。1985年迄今,由於市場的囿限,只出了約90種。文橋以出版本地創作爲使命,近年也翻譯本地的英文創作及出版少許的港臺作品的簡體版。如今每年出版約10種新書。

文橋叢書的初版印量在近年已從3000-5000降至2000-5000之間,凡印2000者皆難再版,若初版印量5000千書種,則多可再版,累積銷量有者可以過萬,售量多在六七千之譜。印量多者,爲青少年讀物

文橋叢書的銷售市場爲書局、福音書局、教會、校園、網上。

文橋也是第一個本土中文出版社慘遭盜版商盜版,也在另一個國家遭盜版。目前已分別授權在中國出版及在臺灣出版電子書

2.出版界生力軍──人人書樓

人人書樓是另一本地出版的生力軍,原爲經營港臺出版物,1990年開始從事出版。1995年較活躍,2000年開始,每年出版逾10主要爲出版港臺中譯、創作的簡體版,亦有少量本地創作。連同小冊子,已近90種。

初版印量1000-3000之間,經典書類如《荒漠甘泉》,總印量達22000本,工具書如查經材料聖經人物,可達18000。相信這是大馬基督教出版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人人書樓的産品除了在書局、福音書局、教會網上之外,由於地利,新加坡是其重要市場。這是其他出版社及福音書局無法分享的蛋糕

3.投入出版的培訓機構──協傳培訓中心

協傳培訓中心原爲替教會作培訓工作,舉辦講座、出版及代理CDVCD、舉辦電影佈道會等。1999年開投入出版工作,迄今連小冊在內已出版31種。有本土創作,主要是海外知名作者的簡繁體版。有些是若對方已有繁體,則出簡本,反之,亦如是。書本印量在2000-7000之間。主要銷售市場爲福音局及教會。

4.神學院的出版──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

1998年即開始出版詩歌:研討會論文,以及專題論述。皆爲董事教職人員作品,已出版7種作品。出版非計劃性工作,而是即興式運作。

東馬出版情況

東西馬原爲不同國域,1963年始合併爲一國。東馬又分爲砂拉越和沙巴兩州,雖屬一國,卻有“兩制”。隔了遼闊的南中國海,使兩地,實爲三地,國雖同一,州情各有其異。

這是空間隔離,加上憲法的特別條款、種族結構所致。

華人人口逾八成在西馬,華人基督徒則東西馬各佔一半

因此東馬最大的宗派衛理公會信徒約七萬,一向注重文字事工,除出版廣受歡迎的《衛理報》,出版教材,近年亦開始出版本土創造,1995年開始出版〈砂拉越衛理設教百年叢書〉10種;另過去三年多出版了〈衛理報叢書〉16種,及其他4種。

1991年開始編寫本地主日學教材,1999年出版迄今有35種。

1995年砂拉越基督徒寫作人協會成立,已出版文藝性作品11種。

印量在1000-3000之間。

東馬的出版,主要銷售市場在東馬福音書局及教會。

小結

大馬出版能打開局面,走的是低價位同一本書,本地版比港臺版便宜兩三倍,這也是國民收入的合理差異。

大馬華人教會的出版工作,相對之下,從80年代萌芽,進入90年代,可謂發展。如果有所謂新形勢的話,那是過去三年,東西馬四個主要機構,每年大約各自出版十種書本。總出版量約50創作與“外來的”並重,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這個數量,以9%的基督徒,在整個華人社會的出版比重,仍然是可以安慰的。沒有人知道,這個微不足道的市場,到底能消化多大的數量,只有家繼續努力,去尋求那供求的平衡點;倒是質量,非常肯定,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註:歷史與文宣 林文采主編頁8-44

轉載自: ACP 基督教出版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