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01, 2009

日本人的虛心


日本人其實比普遍華人想像的虛心而好學得多

「要達到現代化,必須先了解西方社會的實際情況,語文翻譯似乎是首要處理的問題。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英對照的教科書《智環啟蒙塾課初步》,第一份專門介紹西方事物的中文刊物《遐邇貫珍》,和中文報紙《香港船頭貨價紙》都受到日本朝野的高度重視。於明治維新前由日本高級知識份子進行研修的機構「蕃書調所」抄錄成日本版,於1853年刊印成《遐邇貫珍本》、1859年成《官版香港新聞》,於日本廣泛流傳。另外,由香港德藉傳教士羅存德(William Lobscheid)編纂的《華英字典》,於1866年開始刊印,亦受到日本政府和知識界的注意,不少英文詞彙的漢譯,例如「銀行」一詞,便出自這套《華英字典》。」

--節錄自:
《日本文化在香港》(李培德 編著)
〈十九世紀亞洲視野中的香港和日本〉(李培德)
「三、香港對日本現代化的貢獻」

沒有留言: